/

27.00元

哲学概论(精编版)

此商品不参与平台任何活动,最终价格以订单结算价为准。

规格
请选择商品规格
送至
运费包邮
配送须知:全国包邮,部分偏远地区不发货,下单24小时

你可能还喜欢

商品详情
  说到哲学,我们首先需要打破一个观念,即把哲学单纯地理解为一种专业学科的观念。当然,如果从目前学科划分的角度上看,哲学的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自己的一整套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因此,专门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人,也同学习其他学科的人一样,必须经过艰苦的、严格的理论训练才能把握哲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打破那种把哲学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学科专业的观念呢?
  这是因为,首先,哲学思考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哲学的学科领域中,更不是仅仅存在于哲学学者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思维中,这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前提;甚至可以说,哲学思考存在于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思维活动中。如果仅仅把哲学理解为一种专业化的学科知识,那么人们就有可能对哲学思维的普遍存在视而不见。例如,我们常听到有人这样讲,“我是搞物理学的,不是搞哲学的”或“我是搞政治学的,不是搞哲学的”,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意味着在他们的观念中,哲学是与其他学科没有关系的东西。而且这样说还往往带有一种对哲学的轻视态度,那就更糟糕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会把哲学当作一种不值得重视的东西而拒之门外。
  其次,从历史上看,哲学是最为古老的学问。在古代社会中,哲学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任何一种知识(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等)都被称为哲学。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没有今天这么强烈的学科划分概念,而是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对智慧的爱好,一种求知、求智的欲望。人们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叫“文史哲不分家”。其实,“文史哲不分家”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也是这样。例如,看一看柏拉图的《理想国》,你就会发现这部被今人视为政治哲学的作品,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除了政治思想,还包括教育理论、数学理论、关学理论、天文学知识等等。在东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哲学根本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它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等的理论思考,表现为理论思维的总体特征。
  近代以来,随着实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知识体系逐渐开始发生学科分化,先是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部门相继从哲学这个知识总汇中分离出去,形成了各种自然科学的专门学科,而后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也相继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形成了各种社会科学的专门学科。相应地,哲学也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这个学科分化的过程,当然是一种历史进步,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学科分化,任何一门科学或任何一种学问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个学科分化过程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把原本集各种因素为一体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机械地分割为不同的过程而加以分门别类地研究。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理论研究都是按学科来划分的,但理论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生活现象,都不是按学科划分的方式发生的,而是综合地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都不是纯粹的物理现象或纯粹的化学现象。再如,社会生活中的贫富分化现象,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伦理学问题或哲学问题,而是包含了各方面社会因素的问题。至于生态环境问题(如雾霾),更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包含在一起的高度复杂的问题。在学科分化之前,哲学是理论思维的总体,就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的总体思考和综合思考,并没有将其分割成不同的甚至是互不相关的各个过程。然而在学科分化之后,人们的理论思维越来越被局限在专业化的研究领域,而且专业划分得越来越细,甚至形成了学科壁垒,不要说综合性的、总体性的思维不见了,就连不同学科之间对话的可能性都几乎失去了。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和问题的准确理解。
  随着当今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觉察到学科划分的局限性,因而谋求跨学科、跨领域地进行研究,于是就出现了不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逐渐地以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把对问题的研究综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理论思维原本就具有的综合性和总体性,就开始在人们的理论思维中“复活”,因为只有哲学这个作为思维的普遍形式的学问,才能真正为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通提供切实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原则。因此,真正理解哲学,并不仅仅在于从事哲学这个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而在于真正理解人类的理论思维本身应当具有的这种综合性和总体性。事实上,任何一种学科理论自身都包含着哲学思维,因此,对于每一个非哲学专业的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理论中发现哲学。

更多推荐

27.00元
哲学概论(精编版)
数量 - +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配送至